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百年绍德堂 浓浓不了情——这家烟店有故事

民居有味道

客家排屋 从北到南

 

  广东梅州是世界客都。在客家人的传统民居中,大家所熟知的必然是围龙屋。但是,还有一种客家传统民居——客家排屋,广泛地分布在梅州、东莞、广州等地。它也是客家传统民居的样式之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排屋是客家建筑风格的延伸,很讲究和谐与对称,巷巷相连,四通八达。排屋墙身厚、屋梁高,家家户户并排建屋,左邻右舍墙瓦相连。一般排屋前有鱼塘,四周会种植芭蕉树,与排屋的雕梁画栋形成一幅诗情画意的风景画。

  客家人在选择建房地点时,会倾向于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最好是前面有平坦的耕地,中间有潺潺的溪流或者池塘,门前有树木,屋后有山林。这样的居所,既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

  最早的客家人是从魏晋时期由中原向南迁徙,他们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家族为整体,到了新的落脚地,就以群族为单位定居。所以,每处排屋的居住者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随着子孙的繁衍,再按规划加建。

  客家人从北到南,千余年不断迁徙,最终才找到落脚生根之地。他们既要在深山野地开荒生产、建造家园,又要与当地土著居民不断磨合,直至和谐相处。那些由客家人建造,用血汗泪水和着泥土沙石夯筑起来、美轮美奂的客家排屋,就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的载体,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百年绍德堂 浓浓不了情——这家烟店有故事

古村落中的客家排屋建筑。钟泽平摄

 

烟店有故事

百年绍德堂 浓浓不了情

 

  在广东省梅州市老城区,有这么一座传统民居,它位于江北北门外一巷,名为“绍德堂”,附近居民都称其为“北门外杨屋”。其后裔杨燕堂今年60多岁,在排屋中的一间房里经营着卷烟。据他介绍,这座“绍德堂”是他爷爷那辈建造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大概为2000多平方米,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

  “绍德堂”是典型的客家排屋,它是一座方阵式建筑,呈现一个“非”字的造型,屋群整齐划一、布局严谨。在其布局上按传统礼制规划,祖祠一般在排屋中轴线上堂屋的上堂,其他房间的分配要依照家族成员的长幼顺序。排屋内有楹联、石刻、砖雕、石嵌等保存得较为完好。排屋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堂前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终年处于饱和状态,永不干涸。

  上世纪90年代,杨燕堂从梅州市梅江区二建公司下岗后,便办理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开始零售卷烟,期间风风雨雨20余年。回想起以前,他饶有兴趣地向笔者介绍说,自己一直在这座排屋里经营,顾客都是乡里乡亲,也都是熟客,自己下岗后全靠售卖卷烟负担了一大家子的生活,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说到这儿,杨燕堂一脸自豪。

  他记得当时最畅销的卷烟当属“东山”和“梅州”牌卷烟,售价为六毛和七毛五分,在当时人均一百多元工资的年代,烟价算是比较亲民的。除了这两种卷烟外,还有“红球”“清凉山”“东方”等,这些卷烟都是梅县卷烟厂生产的。那个年代,所售卷烟品类单一,梅州消费者可选的多为本地烟。如今,杨燕堂售卖的卷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畅销品牌,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云烟”(小熊猫家园)颇受消费者青睐。

  杨燕堂为人厚道,开店20余年,用诚信经营赢得了乡里乡亲的良好口碑。有一次,一位外地游客上门购买卷烟,在买单的时候不小心遗落了钱包。杨燕堂拾金不昧,把钱包交给了当地新闻媒体,让他们帮忙寻找失主。当地新闻媒体找到了失主,并归还了钱包,还报道了此事。周围的乡亲听闻纷纷来到杨燕堂店里,对其竖起大拇指。杨伯不好意思地说道:“店虽小,诚信为大!”

  杨燕堂告诉笔者,在他经营20多年的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感动至今,无法忘怀。

  “绍德堂”是一间祖屋,而杨燕堂只是众多杨氏后裔中的一员。他有一位堂哥,在上世纪70年代末,跟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先是去了深圳打拼,最后跑到了马来西亚工作、定居,一晃就是几十年。已经80多岁高龄的堂哥一直未能与故乡亲人取得联系,直到前几年。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堂哥委托孙子代替他回故乡看看,算是完成未了的心愿。由于梅州城区发展变化大,杨燕堂的堂哥提供的线索大多数都无法核实,他的孙子只得求助当地居委会,凭着“绍德堂”这三个字,最终找到了杨燕堂,也找到了这间祖屋。他的孙子特地去了他爷爷以前住过的房间,拍了好多祖屋的照片。他的孙子还跟杨燕堂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说是爷爷在他临行前的特意嘱托,就是带一片故乡排屋的瓦片回去。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不好,无法回到故乡,但哪怕触摸一下故乡的一砖一瓦,借以聊慰一个游子对故乡魂牵梦绕的眷恋之心。

  最后,杨燕堂满怀喜悦地告诉笔者,经过他们兄弟二人的商量,准备把这座排屋进行修缮,把它打造成客家民宿。当然,也会同时将卷烟零售继续经营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笔者问他为什么不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他笑着说,因为这座排屋里有着太多的故事,是他永远无法割舍的,他要继续在这里延续与老屋的故事。

  无论在何时何处,人们最惦念的永远是自己的家园、自己的根。守着家园,岁月便会柔软起来,日子便会温润起来。走过岁月,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侵蚀,“绍德堂”在几代人的守护下依旧十分干净整洁,并留下了一份宁静和诸多回忆。
 

 

60多岁的杨燕堂一直守着这座排屋,守着他的店。李屹然摄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