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工匠:刘文


刘文(戴红色安全帽者)为车间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 /赵林恩 摄

工匠名片

刘文,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复烤二车间电气修理工。先后申报“烟片包装麻片加湿工艺”“烟叶加工过程中的风能平衡装置”“烟杆分段烤制的方法”等230余项专利,其中126项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部分正在申报多国PCT专利。撰写多篇科学技术论文,完成云南中烟科研项目2项、集团科研项目4项、集团科技进步项目2项,QC、青工创新创效项目40余项,先后被评为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先进个人”、红塔集团“劳动模范”、玉溪卷烟厂“十佳工匠”等,获中国质量协会“精益六西格玛”优秀奖。

在玉溪卷烟厂,说起刘文,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他的专利、他的发明创造等,有人会说:他是“玉溪卷烟厂的发明家”!自1994年入厂以来,刘文始终坚信一切皆有可能,在点滴之中不断聚集创新的能力,成为基层创新的优秀代表。

专利达人,4年斩获专利230余项

刘文对待工作,总有无限的热情。20余年如一日的修理生涯,工作积极性始终如一,创新热情持续高涨。他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总是在不停地琢磨如何找到新的方法改进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精益管理的过程中,刘文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将创新思维运用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上,打破传统思维,发现和破解了一些长期存在、看似“合理”的难题。

打叶复烤生产加工过程中,烟叶经打叶机组实现梗、叶分离,分离后的叶、梗混合物被输送到风分器风分仓进行风选;叶梗未分离的烟叶被再次输送到下一级打叶机重复打,经多次打叶和风分分选出单纯的叶片和烟梗。这其中,如何通过降低风分造碎提升产品实物得率,是行业各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

玉溪卷烟厂复烤车间的打叶风分设备属该领域的“佼佼者”,但在风力输送和分离过程中,会使烟叶物料水分降低、烟叶与风分仓体摩擦撞击产生造碎,导致物料大中片率低下,并产生大量碎末,降低了物料使用价值。同时,现有的风分器只能完成分选功能,需要落料器来实现气料分离工作,且使用的落料器及输送风机数量多,输送管道跨度大,影响工作效率和烟叶质量。经过反复思考,一个思路在刘文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何不研发一套新型风分装置,既能降低物料造碎,又能在同一仓体内实现物料分选和分离的效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设备性能,还能减少造碎”。

接下来近100个日日夜夜,刘文成了忙碌的“机械人”,每天“三点一线”地工作着,在车间、技术中心、家之间往返。他白天在生产现场观测试验,晚上伏案绘图查阅资料,经常趴在设备上寻找突破口,最终在叶烤机干燥区压网带找到灵感:可以在风分仓内增设一条使气料分离的循环网带。

然而,找到思路只是一个开始,该设计原理的确可行,但连续做了多次仓体风场模拟试验后,他发现仓体内风压大小并不稳定。刘文仔细梳理技术环节,发现仓体结构的设计存有缺陷,于是他多次召集团队开展技术改善可行性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多种仓体设计方案,并协助技术中心通过模拟试验筛选出最佳方案。最终,该项目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及日本特许厅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

2013年,18项专利成果;2014年,26项专利成果;2015年,92项专利成果;2016年,98项专利成果……对于刘文而言,几乎每个一闪而过的灵感,都意味着一项专利;而每项专利的获得,都来源于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不断追求。专利成果的跨越式增长,是价值的释放,更是车间精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的有力支撑。4年,230余项专利,刘文和他的团队把这组看似不可能的数字一一实现。

言传身教,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文总说,“要想走得远,就得一起走”。为让创新工作走向更高远的台阶,刘文始终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014年3月,为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红塔集团在玉烟复烤二车间成立“刘文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刘文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刘文以工作室为创新平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聚焦精益制造、专利研发、创新管理和人才培养四方面,扎实推进精益管理项目,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隐形效益,为车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创新型精益推进人才、内训师及六西格玛黑带、绿带人才。

刘文先从工作室新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入手,提出了“创新技术带教”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创新标杆管理与持续培训学习相结合,加强与行业内外人员的创新工作交流。同时,他积极指导精益课题,严格按照“技术创新点——合理化建议、精益提案——青工创新创效项目——QC项目、精益六西格玛——技术论文——专利项目——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的流程,捕捉任何一闪而过的灵感,用心记录、仔细推敲、反复实验,完成不同创新项目的技术点分析、论证、书写、样机开发制作加工以及规范上报,有效带动了一大批基层员工开展精益管理工作。目前车间170名员工在专利项目的参与率达到0.88件/人。

一次,为提升原料的有效利用率,刘文带领团队通过长期观察和反复试验,研发出一项新的工艺,申报发明专利“一种烟杆加工方法”,每年可节约1/6片烟消耗,除去采用烟杆部分成本,按当年烤季自加工初烤烟投烤量计算,可实现经济效益608万元。又有一次,他带领团队完成“提高打叶复烤过程自加工初烤烟实物产品得率”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实物产品得率由93.88%提高到94.64%,为企业创造直接财务收益785万元,运用后一个烤季的硬性收益约为1500万元。该项目获红塔集团精益六西格玛课题一等奖、2014年度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优秀六西格玛项目。

为把更多的员工引导到精益的道路上,刘文还总结了多年开展创新工作的心得体会,独创“三步曲”思路:第一步,对现有的精益改善理念和创新技术点持有“敬畏”之心,尊重技术,认真看待,系统分析事物的优缺点;第二步,大胆“否定”,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第三步,“确定”优选方案,结合实际工作,运用精益管理工具与方法,持续开展攻关。他在玉烟企业微信号中专门开辟了“刘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板块,分享展示精益成果和创新思维,吸引大批员工参与其中。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所做的小改革、小发明是在他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产品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只是一个推进者,后来人也可以发现我们设计上的不足进行改良与再创新……”刘文说。在一次又一次带领团队攻克难关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行动把创新和改善的思路融入员工的血液之中,成了厂里创新队伍的中流砥柱。他的创新精神和敬业态度得到了集团、工厂、车间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他是车间员工口中和心中最具创新精神和实干态度的“大师”。但是,在刘文看来,他的“精益项目库”里还有着许多尚未实现的创想,他依旧孜孜不倦地奔走在精益创新的大道上。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