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从烟酒商店变化 见证时代变迁

儿时的记忆里,我所在的那个小镇上除了供销社之外几乎没有店铺。即便有,也是那种小门小户型,所售的商品寥寥无几,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彼时的供销社在人们眼里不亚于现在的大型商超,因而小街上的居民都喜欢去供销社里挑选日常所需。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小到一盒火柴、二斤盐,大到买个暖水瓶、搪瓷缸、痰盂,或是某个亲戚过生日要扯块布料作为贺礼,都会去供销社。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落地,那些稍有经济基础又有临街门面的人家,开起了小店,卖点烟酒糖果和小百货之类。说是小百货,其实总共加起来也没几样,毕竟受时代和店面所限。我家那条弄堂尽头处虽然有3家个体小卖部,却没有一家有散装的火油(一种灯用煤油)可买,需要用时还得多拐几个弯去供销社才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不过才七八岁的我,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跟随父母去供销社。哪怕不给我买什么,只是东瞅瞅西看看也觉得挺开心。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踮起脚尖时刚好看到了柜台里面的货架上摆放着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积木,搭成城堡样儿,可好看了!我让妈妈把我抱起趴在柜台上,总算看了个够。那玩意儿我曾瞧见邻家小姐姐摆弄过,零零碎碎地盛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彩色硬纸盒里,每次拿出来搭积木都一脸骄傲。自从知道了供销社里有积木可看,我再也不用讨好那位邻家姐姐了。直到我十岁生日那年,才如愿以偿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积木。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便供销社那么大的店铺里,也没有多少饼干点心之类的商品。所以在初次尝到“华夫饼干”时,我很是惊叹,竟有如此好吃的东西!华夫饼干是一位远房亲戚捎来的,在当时看来新奇又高档,极为美味。

八十年代的商店,经营品项多以日用百货为主。吃的食品和穿的衣物都相对稀有。录音机、唱片机、黑白电视机等等,基本就是商场里的“高档电器”了。记得姐姐出嫁时,父母给买了台“蝴蝶”牌缝纫机作为陪嫁;待到大哥结婚,家里才有了第一台14英寸的“金星”黑白电视机和永久牌“二六自行车”。

供销社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昔日的“供销社”已然辉煌不再,经过体制改革后进行柜主承包,不再依靠吃“大锅饭”拿工资的员工们一下子成为自己的老板,售货热情高涨,所经营的商品也日益丰富。随后,越来越多的个体商户开始涌现,让人们购物时有了更多选择和比价的空间。而早先的那些诸如煤油灯以及录音机之类的老物件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迹与缩影。

我是九十年代末期加入“个体户”行列的。当时店铺不大,以学习用品和小食品批发为主,烟酒和副食以及日用品倒是显不出优势。那会儿每个村子里都有学校,因而做校园批发生意很有赚头。5毛一包的“天宝方便面”,一毛钱一瓶的冰水,“唐僧肉”“酸梅粉”、麻辣条等等,都是那个年代学生最爱的零嘴。我每个星期都去商场拉回满满一车,然后批发给各个校园商店。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经济条件逐年好转的农家孩子们随着父母一波波涌向县城。彼时,不说“村小”已无,即便乡镇学校的生源也流失严重。学习用品和小食品的繁盛时代已成过往。我的店铺亦今非昔比,规模一再扩大,经营品项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高档烟酒渐成主流,包括国产和进口红酒以及各种保健酒在内,连同“五粮液”“茅台”“洋河”“今世缘”“迎驾”等大牌白酒,足足占据了50组货柜。休闲食品类,那种几毛钱一袋简易包装的零食早已被包装精美、口味独特且更为安全健康的食品所取代。或袋装,或散称,可谓花色齐全、琳琅满目。曾经让我惊为美食的华夫饼干,成了再寻常不过的食品。学习用品方面,虽然我不再做批发,但仍然保留了几个排面。原来的橡皮不见了,变成了“修正带”;笔袋的实用性比起文具盒来,更美观耐用;“三菱”“斑马”中性笔成了学生们的首选,原先几乎人人必备的“英雄”钢笔和碳素墨水,则少人问津。

几百平方米的超市内,囊括了烟酒、日用百货、洗化、床上用品、家具电器、休闲食品、保健品专柜、玩具专柜、多品牌乳品等等近千种商品。比起儿时经常光顾的国有制供销社,我的个体超市堪比一幢百货大楼了。

改革开放40年来,商品的变迁与发展,见证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商品品类的日益丰富,无不体现在吃、喝、用、行等方面,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吃饱穿暖”已不是问题,吃得放心健康、穿着时尚舒适、交通快捷环保成了人们的普遍追求。作为新时代零售商户,唯有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更加从容自信。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