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滤嘴烟历史——它是怎么来的?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自此,中国发展转向。

  同样转向的还有烟草产业和香烟品牌。春潮涌动,变革正在发生。正是烟草专卖制度的确立,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让面向消费者的香烟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明显变化。

  这种变化的显著特征就是整合——香烟工厂和香烟牌号的整合。在中国烟草总公司组建前夕,各地烟厂盲目发展,香烟牌号多如牛毛,全国有超过3000个香烟牌号。地域封锁、无序竞争问题严重,成为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桎梏。

  从1982年到1988年,全行业共关停300多家小烟厂,同时清理了大量香烟牌号。几千个品牌拼抢市场的局面得以改善,一些优势品牌迅速发展起来,这可以视为烟草行业历史上品牌整合的渊薮。

  香烟工厂的整合,优化了生产力布局,适应了消费扩容的市场趋势。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香烟产量在700~800万箱之间徘徊。1977年,才首次突破1000万箱。而1979年~1990年期间,中国香烟生产能力由1203万箱扩大到3856万箱。在这12年中,中国香烟生产总量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0万箱,充分保障了市场供应。

  也是在那个年代,通过牌号整合,朴素的品牌意识开始觉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更接近于“云南烟”“贵州烟”“上海烟”这样的产地评价,后来广为传诵的“一云二贵三中华,黄果树下牡丹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最朴素的品牌认知和品质信任。

  1988年,这种认知迎来了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价格放开,品牌与市场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这一年,国家局公布了13种名优香烟品牌名单;也是在这一年,国家局决定放开这13种名优香烟品牌的价格。

  13种名优香烟品牌的评选,代表着行业整体品牌意识的觉醒;而价格闯关,则意味着品牌第一次接受市场浪潮的洗礼。从此,中国烟草品牌迎来了大踏步发展的时代。

  如果要梳理那个时代鲜明的“品牌标签”,滤嘴烟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上世纪50年代,全球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香烟“过滤嘴革命”,许多国家的滤嘴烟市场份额超过了九成。1959年,当时的上海香烟二厂生产出第一批滤嘴烟,“中华”也成为国内第一个过滤嘴香烟品牌。

  上世纪80年代,滤嘴烟这种在当时看来的“新型烟草制品”开始在国内迅速普及。1977年,滤嘴烟产量只有30余万箱,1985年,则超过了300万箱,占全年总量的13%。自1986年7月1日起,全国取消光嘴甲级烟生产。自此以后,滤嘴烟产量节节攀升,至20世纪末,已占总量的98.5%。

  在滤嘴烟逐步替代光嘴烟的过程中,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香烟品牌快速成长起来。最为突出者,当属“红塔山”的异军突起。当时的玉溪香烟厂通过设备升级、原料优势、营销手笔,使“红塔山”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香烟品牌。

  伴随着一批大品牌的崛起,香烟的质量、价格也相应提高。这一阶段市场的显著特征是在数量需求满足的同时,香烟的价格档次差距逐渐拉开。多数香烟工业企业均把主要精力用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名牌香烟的生产上。

  也是在这个时期,行业提出了“发展混合型、改造烤烟型、稳定雪茄型、开发疗效型”的香烟发展战略,见证了中式香烟发展方向确定之前的探索历程。

  此时,所有档次、牌号都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凭票、凭副食品供应券、凭批条供应的紧缺状态。香烟品牌与消费市场的协调平衡发展,给烟草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市场经济来了,品牌时代来了。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