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中式卷烟细支烟品类构建与创新》项目研究纪实

十二载披荆斩棘,一株幼苗茁壮成材,一个卷烟新品类被市场消费主流认可;十二载逐梦奋进,一条道路被一连串坚定的足迹夯实,一款款细支精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8年,江苏中烟细支烟年产销规模突破100万箱,苏产细支烟再次创造了新的历史。12年,12个规格,12项“第一”——苏产细支烟勇为天下先,填补着一项项市场空白,引领国内细支烟消费新浪潮,成为中式细支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独领风骚的细支产品,源于雄厚科技实力的坚强支撑。

新年伊始,江苏中烟技术中心早早收到一份“新春贺礼”:由他们牵头完成的《中式卷烟细支烟品类构建与创新》项目,荣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汇智聚力,踏平坎坷,江苏中烟技术人员用4年的创新与求索,在中式卷烟品类构建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照亮了中式细支烟发展的前行之路。

敢为人先 “把脉”细支创品类

细支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卷烟产品?

在普通消费者心中,细支烟是一种烟支较细的时尚卷烟;在行业定义中,细支烟是指烟支圆周为17±1毫米的卷烟产品。但在江苏中烟人看来,这些描述还远远不足以概括细支烟。“能否从品类构建的角度,明确细支烟的‘身份’?”2014年起,江苏中烟开始了这样的探索。

彼时,经过几年的开拓,江苏中烟已经推出了“南京(炫赫门)”“南京(十二钗烤烟)”等几款“叫好又叫座”的细支烟。在其引领之下,国产细支烟市场也逐渐火热,成为蓬勃发展的新细分市场。

但作为细支烟的“探路者”,江苏中烟敏锐地察觉到了细支烟市场火热背后的问题。

“在国产细支烟发展初期,与国外类似产品相比,我们尚没有绝对优势。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对于细支烟的品类特征缺乏系统研究,产品风格特色不够鲜明、品牌属性不够清晰、消费感知亟待强化。”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化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朱怀远介绍,正因为如此,早期细支烟产品质量稳定性欠缺,卷烟吸阻、焦油及感官质量波动较大,原料、材料过程损耗问题突出。

可以说,如果不能构建坚实的细支烟品类体系,并形成一系列系统化支撑技术,那么细支烟的市场火爆就可能仅仅是一时“虚火”,其持续健康发展就没有保障。

2014年,江苏中烟牢牢把握消费迭代的新趋势,立足建设时代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高端卷烟全国领跑,细支卷烟世界领先”的企业发展愿景,明确了将南京卷烟厂打造为“全国细支烟生产示范基地”、将淮阴卷烟厂打造为“以细支烟为主的特色烟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以此为引领,为保障细支烟的持续健康发展,江苏中烟开始着手研究细支烟品类构建,并开展了支撑、强化细支烟品类特征、提升产品质量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

从单一产品到完整品类,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江苏中烟勇为人先、开拓创新,叩开了追寻细支烟核心品类特征的求索之门。

千淘万漉 创新突破填“空白”

“黄鹤楼”的“淡雅香”,“云烟”的“清甜香”,“黄山”的“焦甜香”……2008年起,各卷烟工业企业积极探索品类构建,成果颇丰。然而,要将细支烟单独作为一个品类研究,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难题。

究其原因,在此前的品类构建中,卷烟品类都是基于某一个具体品牌,其核心特征在于香型香韵。若以此标准来构建细支烟的品类,显然是不恰当的。

如果将不同的卷烟品类比作一个个独立的房间,那么核心特征就如同一扇扇通向不同房间的门。有支撑、成体系、能感知——这是品类构建的总体要求,也正是一扇扇“门”上的“锁”。

细支烟品类构建要解开的“锁”,则是从产品性状的角度出发,明确细支烟与常规卷烟的差异点和共同点,为细支烟精准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这也正是《中式卷烟细支烟品类构建与创新》最大的创新亮点。

《中式卷烟细支烟品类构建与创新》项目研究纪实

先进仪器设备助力技术研发

几番求索,反复提炼,江苏中烟技术人员在对比分析中,明确了细支烟的差异性特征,构建了细支烟品类的品类特征:“长径比值大、单支含丝量少”的核心特征和“烟气浓度低、感知要求高;焦油释放量低、危害指数小;原料消耗低、增效能力强”三个关键特性。

“‘一个核心,三个关键点’的品类特征,就像标尺,让我们对细支烟有了更深层次的洞察。”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工艺材料研究所所长郝喜良告诉记者,由于“长径比值大、单支含丝量少”的特征,细支烟在燃烧过程中烟丝结构及其配方均匀性、香精香料控制、原辅材料质量的波动,更容易被叠加和放大,产品质量稳定性控制难度更大。

随后,围绕细支烟品类特征这一主线,江苏中烟技术人员深入剖析其与常规卷烟在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及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开始探索支撑品类特征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利用吸阻模型、通风率模型、动态吸阻模型、烟气流速模型、丝束过滤效率模型、滤嘴过滤效率模型,构建了“六模型一平台”的设计模式,首次实现了细支烟烟用材料的系统化设计,产品研发效率与准确性大幅提升;

率先采用分子蒸馏技术,靶向提取、分离树苔浸膏有效组分,解决了树苔浸膏应用时存在的产品质量波动和安全隐患;

开发出新型梗丝,突破了梗丝、薄片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在稳定卷烟质量和感官品质的同时,实现了细支烟的稳焦控焦;

构建了多目标稳健及烟支单重设计模型,进一步降低了细支烟原料消耗,集成应用“五双”特色工艺技术,提升了细支烟加工质量;

创新性地研制了排潮蒸汽捕集装置,改进了料液在烟丝中的持留效率,让“持留率”从理论概念转变为可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细支烟配方的准确性。

一次次“首先”,一项项“第一”,江苏中烟技术人员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初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次次冲击着前沿研究领域,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形成了支撑细支烟品类特征的“三降一提一创新”技术体系,书写出令人赞叹的创新新篇。

而每一次突破,无不凝结着科研工作者们的智慧与汗水。为了收集烘烤段排出气体,技术人员一头“扎”进复烤厂,连续工作48小时;为了测试滤棒吸阻,项目团队用7种丝束组合成63种滤棒,反复寻求“最优解”;每次进行分子蒸馏试验,单是搭建试验平台就要耗费一周,而在4年中,这样的试验有60多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凭借着技术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个“有支撑、成体系、能感知”的细支烟品类技术体系才得以日臻完善。

“项目整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项目鉴定会上,国家局鉴定委员会给出的这一高度评价,就是对技术中心80多名科研人员最高的褒奖。

成效卓著 开放共享共提升

2018年,全国细支烟销量达到346万箱,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而苏产细支烟占全国市场比重近30%,继续保持“领跑”。其中,“南京(炫赫门)”年销量达到70万箱,成为国内细支烟销量最大的规格;“南京(雨花石)”则成为高端细支烟代表产品,位居“2015~2017年度行业十大优秀卷烟新产品”之首。

苏产细支烟在市场中的持续火爆,就是《中式卷烟细支烟品类构建与创新》项目成功的最有力注脚。

依托于扎实的技术积累,江苏中烟开发了以“南京”品牌为代表的细支烟产品,形成了中式烤烟型、中式外香型、中式薄荷型、中式混合型、中式甜香型等5种中式细支烟。各有特色、各具神采,更加丰富的苏产细支烟体系,满足着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催生出细支市场一个个“爆款”新品。

在提升细支烟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品质的同时,项目的应用还将细支烟原料消耗从2014年的23.8千克/箱降至20.3千克/箱,真正发挥出了细支烟降耗增效的价值。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项目研发中,江苏中烟一直秉承着“开放共享”的理念,以项目成果推动着行业细支烟整体水平提升。2015年,28家单位237人次来访交流;2016年,23家单位171人次来访交流;2017年,23家单位213人次来访交流……项目开展期间,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多次与工业公司、烟机公司共同交流细支烟相关技术,为国产细支烟和细支烟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更深层次看,《中式卷烟细支烟品类构建与创新》项目的意义,又不仅止于细支烟一个品类。近年来,短支烟、中支烟等在市场“走红”,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品类集成与关键技术支撑。江苏中烟细支烟品类的构建,立足于产品性状,蹚出了一条新路,为行业未来构建其他创新产品的品类提供了有益镜鉴。

敢为人先探新路,矢志创新写华章。历经4载攻坚克难,江苏中烟人用自己的创新与守望,交出了一份卷烟品类构建的精彩答卷。技术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源泉,我们期待着更多企业形成凝练品牌风格、突出品类特色的技术体系,为中式卷烟的发展壮大积蓄前行之力。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