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烟机新闻报道很难写?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从事烟机新闻采编以来,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基层通讯员反映,烟机报道受众不明晰,写起来不知道从何下笔,特别是涉及一些机械、电力、信息技术的专业术语时,写出来又感觉太晦涩难懂。为此,大家普遍有些畏难情绪,一时难以找到突破口。

  可以说,烟机通讯员的这些疑虑,也道出了一些科技新闻或者说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新闻写作的难点所在。故而,写出通俗性与专业性兼顾,即外行人愿意看也能看懂,内行人也觉得言之成理的报道,颇能考验新闻写作者的功力。

  紧扣政策导向,让受众“想读”。受众关注度是检验新闻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烟机报道服务于行业,就要以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为目标。这就意味着,烟机新闻写作者必须始终具有行业视角和行业关怀。简言之,要选择行业可能感兴趣、想了解、有疑问的话题进行报道。

  近年来,以细支、中支、短支、爆珠卷烟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异军突起,成为烟草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卷烟消费的这种个性化需求,迅速传导到设备端,对国产烟机的服务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那么,国产烟机为此做了哪些努力,提供了哪些产品服务,自然是行业上下关注的话题。2018616日,《东方烟草报·中国烟机》就以《个性定制 异路保障》为题,推出一整期报道,及时回应了行业关切。

  实现细支烟设备系列化:中低速产品线率先补齐,高速机组有望今年完成鉴定,超薄压梗机、400/分钟ZL26D细支滤棒成型机相继填补国内空白;

  撑起中支烟发展的一片天:中华”“利群”“芙蓉王的规模化高端中支烟产品首选双铝包异型包装机组;

  主动服务直插生产第一线:30天,创造细支烟卷接包生产线调试新纪录;

  ……

  用户需求在哪里,服务保障就到哪里。近年来,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下同心,主动作为,积极做好异型烟设备保障,为行业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头篇文章开篇导语,就点出了国产烟机企业在个性化产品研发和服务上的努力,并将烟机产品和卷烟品牌有机联系起来,自然也会引起行业上下的关注。

  事实上,不只是个性化设备保障,由于烟机广义上从属于机械行业,服务经济、智慧工厂、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制造业新趋势,也在深度改变烟机产业业态,同样也是烟机报道的内容。这就要求,烟机报道者必须要吃透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导向,留心产业发展趋势,抓住受众需求,以适当的形式加以呈现。

  打破“知识诅咒”,让文章“耐读”“易读”。何为“知识诅咒”?就是作者在写烟机类文章时,往往沉浸于固有的认知结构中,使用大量专业术语,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打破“知识诅咒”,让读者不仅想读,而且还能“读懂”,方法之一就是留心一些术语、缩略语和技术名词的使用。这时,不妨站在读者的角度,为常见术语加一些解释,比如,本报刊发的《“卷”出效率 “稳”出信心》一文中,在写到烟机零部件加工的长度计量单位“丝”时,如此表述:

  丝,一种长度计量单位。一丝有多长?0.01毫米。在普通人的眼里,这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长度。丝,更是一种作业标准。一丝又有多重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常德烟机人的眼里,ZJ116型机组的装配标准都是级的,容不得任何闪失!

  再如,还有一些作者巧作比喻,以“望闻问切”解释维修工通过机械振动异常判定故障的行为,从而让文章显得更加鲜活。

  此外,为了跳出已有的思维方式,作者在完成文稿后,不妨将文稿先给一部分目标受众看,看看他们能否读懂。这种方法看似老套,却很有用。相传白居易每写完一篇诗歌,都要念给读给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妇人听,听不明白的地方,反复修改,直到她能完全听懂为止。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写作者学习。

  提高自身素养,在专业性与“去专业性”间取得平衡。如前所述,烟机产品本身科技含量高,写好烟机报道对新闻工作者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记者来说,就是要积极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正如《钱学森谈科技报道》一文对记者所言:“善于同科技人员交朋友,要组织记者多参加一些学习班、研修班,研究几个题目,做一番学问”。

  同时,一些烟机科技通讯员也应肩负起传播的责任,不当蔽于一曲的专家,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专业的故事,不妨多向一些文学作品汲取营养,善用打比方、拟人化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力求在专业性与“去专业性”间取得平衡。总之,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共同推动烟机报道向前发展。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