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心怀“利群”,点燃“引擎”,浙江中烟的“创”时代来了!

一个行业总有一些引以为豪的“旗手”,如同百度、阿里、腾讯之于IT业,华为之于电信业,海尔之于家电业。在中国烟草行业,大品牌就是“旗手”,培育大品牌就是“抓手”,可以说在行业改革发展中,大品牌就是“主演”,其颜值担当和演技担当,足以支撑行业大剧的发展走向。

走在前列、谋在深处、创在始终,近年来“利群”就是行业大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在行业经济运行下行期还是在企稳回升期,“利群”始终平和绽放,“稳”得让人放心、“进”得给人信心、“创”得直击人心。

创新引擎,燃于“利群”。大品牌必有做大之道,其发展智慧与经验对行业培育大品牌乃至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让我们走进浙江中烟,探析“利群”大品牌发展的创新密码。

以“我”谋变:向内求

大品牌没有世袭制,成大器总有后来者。

1994年,“利群”老牌翻新,以高档烟的形态出现,“平和”入市,悄然生长,在当时以云产烟、沪产烟为主导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他的翻新,相当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除了“利群”两个字,其他一切都变了。

变了自己,也变了天地。进入新世纪,“利群”快速发展,立足省内,走向全国,跟随浙商走天下,主演了浙烟的崛起,改写了行业的品牌格局,扛起了中式卷烟大军中的一面大旗。

2009年,“利群”销量突破50万箱;2010年,仅用一年时间“利群”销量翻番,达到100万箱;2013年,“利群”品牌跻身销量“200万箱阵营”;2018年,“利群”销量有望突破300万箱,成为行业第一个单箱结构在4万元以上的300万箱大品牌。

如果说2012年以前,诸多卷烟大品牌涌现,更多体现了行业发展“水大鱼大”的特点,那么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利群”的稳健发展则展现了“逆流直上”的硬气。

压力压不倒,全靠动力领跑,“利群”傍身的“绝技”是创新,是资源配置的更大视角和更高效率,是市场与研发、服务与效率的完美结合。

创新,可以点石成金,让卷烟品牌“逆生长”,让卷烟品质“顺提升”。

要想千人一烟,就要千锤百炼。300万箱的“利群”品牌,覆盖全国33个省级市场,99%的县级市场。而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品牌的地盘,而是多角色的舞台,甚至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场。在“利群”发展过程中,优于竞争对手,既凭借的是品质,也依靠的是效率,面对多元发展它果断选择了以提高品质为基础、以快速响应为途径的竞争策略。

上世纪末单就资源禀赋来看,浙江一是无烟叶,二是技术不够强,三是设备不够先进,但当时的杭州卷烟厂却提出“成为每包零售价2~3美元中式卷烟的领导品牌”(以当时的美元汇率计算:2~3美元约为16~24元人民币)。

厂小“志”不小,要靠“智”帮忙。很多人一遇到困难就急于“向外求”,而没有真正“向内求”。和很多寒门贵子一样,“利群”着眼于“向内求”,选择的是“智”力更生的途径,以创新“魔法”突破资源瓶颈,解开发展困局。特别是在卷烟品牌“大对大、强对强、快对快”的白热化竞争阶段,“利群”凭借高度灵敏的后台运作可以做到更快速、更精准、更细致,以“高分答卷”获得渠道共赢、终端满意。

“省内烟当日发货当日送达、省外烟当日发货次日可达”“在工业企业中第一个提出可退货”“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人性服务、柔性生产的背后是一套精密的“市场驱动复合调度体系”,真正实现了“把方便留给客户、把困难留给自己”。曾有业内人士评价:对供需平衡的科学处理使得浙江中烟在行业变局中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供需关系的引导者。

以多应变:统筹大配方

打好服务牌靠得是创新,打出品质牌靠得同样也是创新。近年来浙江中烟打造智慧型企业已渐入佳境。智慧型企业的“双翼”由两大运行体系组成,其一是市场驱动的复合调度体系。

其二便是竞争导向的精准研销体系,重点解决“数据从哪里来、产品到哪里去”的问题,力争在消费者“心坎上”作研发,实现品牌成长与市场互联,与技术互通。

“贴近两个市场:一是消费市场,二是原料市场”“一边找思路,一边看仓库”“市场面向全国,原料来自全国”……烟叶拿进来、卷烟产出去,这一进一出之间,浙江中烟构建了可以不断拓展延伸的全国烟叶大配方。

烟叶原料“有什么”直接关系卷烟配方“配什么”。可能西南一场大旱,东南一次大雨都会让配方人员揪心:烟农是看“天”吃饭,而他们是看“天”配方。怎样解决农产品品质多变与卷烟质量稳定的矛盾,浙江中烟的做法是以多产区、小等级应对诸多变化。

烟叶不止来自一两个烟区,而是来自十几个烟区,用十几个等级。原来只用中部烟叶,后来拓展到上部烟和下部烟。烟叶在基地单元就开始定制,配方在打叶复烤环节就开始调制,通过模块打叶扩大原料使用范围,力争将特质不一的农产品变成均质划一的工业品。

可以说一片进入“利群”卷烟配方的烟叶是幸运的,在这里它可得到配方师的充分赏识,与全国其他产区的“兄弟”相聚切磋,互为完善,形成整齐队列,绽放最美芳华,并跟随“利群”卷烟行遍天下,完成一生圆满的修行。

创新,时时处处都在。新产品开发需要完成从“0”到“1”的过程,老产品也需要时刻维护“1”的屹立不倒。

“维护老产品相当于调制无数个新配方”,技术中心产品研究发展部主任王辉深有感触:“消费需求和原料条件时刻在变,产品配方也在主动应变,”2017年“浙产烟”销量已经接近340万箱,其中“利群(新版)”销量近170万箱,平和起飞之后如何平稳落地?二十多年来技术中心始终将保持“轻松感、舒适感、满足感”作为研发的“金科玉律”,通过反复研究吸阻组合系数、不断调整配方等方式保持口感稳定,“口腔干净,刺激很小”的优良品质从未有过半分撼动。

△创新引领“利群”品牌做大做强 /浙江中烟 供图

从一粒饱满种子的吐露新芽,到一种饱满状态的常年盛放,“利群”“高开”亮相,一路稳走,能够收放自如、随着消费升级而不断升级,正来源于从原料、研发、制造、营销等全产业链创新的正向回馈。“利群”以智慧型企业为载体,时刻与环境交互,时刻以变应变,创新的元素进入到了这个品牌的骨子里、生命里,那么他所呼出的必然也是新鲜的气息。

卑以自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温润如玉。“利群”低调崛起,打破了以往卷烟品牌“原料得天下、技改定江山”的发展法则,在更加依靠品质深度和服务温度“软实力时代”,“利群”用激情澎湃的内在创造力铸就了润物无声的外在亲和力,赢得了全国市场的一致赞誉。


以小抗变:聚焦“小颗粒度”


把自己做到极致,就会形成风向,从而开辟一条大路,引领一股潮流,形成一种感召。近年来不少卷烟工业企业开始学“利群”,追“利群”。在做大品牌过程中,为突破自有计划不足的瓶颈,“利群”也适时开展合作生产,把全国各地的卷烟厂当作生产车间,将经验毫无保留输出。

把生产输出省外,这是“利群”继产品输出的第二次大踏步前进,为其打造大品牌建立了全国性支点,催生了外源性动力。

“利群”自2008年开始合作生产,目前合作单位涉及9省10家卷烟厂。生产量从最初的3万箱逐步扩大至2017年的111.9万箱,2018年预计达到138万箱的水平。其中,“利群”一类烟自2012年开始合作生产。截至2017年,浙江中烟累计输出合作生产1240万箱,税利输出1496亿元,90%以上的增量红利分享给了行业共同发展。

△浙江中烟在工作上聚焦“小颗粒度”,对品质把控精益求精 /浙江中烟 供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和小的辩证关系在“利群”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目标是做大品牌,但工作标准是做小颗粒度。浙江中烟以“细”入手,用“细”解难,在行业内首次提出批次管理的概念并用于生产,保证了大品牌发展大而有序。

生产一箱卷烟涉及30多种物料在近百道工序中流转,形成“多对一”“多对多”的复杂关系,要想做到数量不差、材料不混、工序不漏,批次管理是最基本的需求。浙江中烟以卷烟全供应链为覆盖范围,以物料单元的一次收货、一次发货或一次使用为基本划分方法,将物料最小包装单元作为最小颗粒度进行全物料批次管理,保证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可追可改进。

小批次,大创新,将卷烟生产之“杂”变成了井井有条之“法”,这是“利群”规模“块头”不断变大,但从未在质量问题上“摔跟头”的重要保障。批次管理系统上线后,目前已推广应用到国内外60家材料供应商、20家打叶复烤企业、133家地市级商业公司,6家合作生产厂正在推进合作生产批次管理对接。

小颗粒度的概念在科研领域同样适用。当前卷烟研发热点更热,“细中短爆”等创新产品发展风潮方兴未艾,“利群”如何搭上这趟消费快车,技术中心团队给出的回答是:用更小颗粒度的挖掘研发出更高美誉度的产品。

更高美誉度的产品,即要坚持“利群”一以贯之的平和态度,保持轻松感、舒适感、满足感不动摇,再进行画龙点睛式的风格特色创新,为创新产品找到身材与气质的黄金配比。

在细支烟领域,“利群”不是拓荒者,却是深耕者。2014年推出的焦油量为5毫克的“利群(西子阳光)”就是在“小身形”中做“细研究”,围绕材料、配方、香料、工艺等环节,创新选用新型丝束规格、协调控制滤棒压降,攻克了市面上不少细支烟满足感欠缺的不足。

总结其成功经验,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清泉认为,将供应商纳入“大研发”是重要方面。为了使细支烟吸阻达到最佳控制,不仅技术中心拿出“十八般武艺”,而且“倒逼”丝束供应商南纤公司跟进研发,设计出单丝线密度和总旦密度匹配的新丝束。

除了丝束,烟叶、卷烟纸、内衬纸、烟盒设计等环节都加入到浙江中烟的“创新总动员”中。今年推出的“利群(红利)”,积极融入供应商的新工艺,在烟盒上首次采用红色透镜方式,取得了“一束红光穿层出、整个烟盒提精神”的生动效果。

先发可制人,但后发未必制于人。面对研发热点,就要敢于突破技术难点,碰到难点不能绕着走,而是要合力攻关,实现“针眼上的创新”,每个团队都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成长用力,合起来就可“下一盘很大的棋”。

面对未来,随着卷烟消费不断升级,对“利群”发展起到“压舱石”作用的二类烟卡位优势也将遇到瓶颈,构建新的卡位优势重要而又紧迫。

“新产品是铺垫未来的新台阶,”浙江中烟总工程师储国海分析指出:“一类烟是‘利群’发展的‘新引擎’,省外一类烟攻坚战必须持续推进。”新一轮的结构升级攻坚战,技术研发团队仍将“首发”出场,全程驻场,再推一场酣畅淋漓的品质变革,再谱一曲直击人心的研销合唱。

瞄准“卡位”,主动就位;心怀“利群”,点燃“引擎”,浙江中烟的“创”时代来了。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